也看移动互联网

开始关注移动互联网,缘于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投身于此。聊起某些想法的时候,发现已经不能按照PC的观点去做判断。

1. 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存在吗

移动端这两年特别火,靠某个APP活得好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公司里,腾讯大力推广着微信,淘宝在购物领域稳扎稳打,微博和大众点评也表现不错,百度被骂得厉害,寄希望于通过收购去获得流量和用户。

“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再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个入口真的存在吗?是否还能像PC端,谁是入口便有着流量分发和盈利的能力?

我们先不谈web app,虽然不乏如gmail这类优秀的产品,但还不是趋势。以native app为例,人们已养成从app store里下载更新的习惯,开发者也习惯了不同版本迭代,提交审核,所得和apple分成的方式。用户下载后将app分类,使用时带着明确的需求,想玩游戏,想聊天,想查地图,想拍照,打开就好。PC端的入口浏览器和搜索,在移动端反倒成了低频需求。

所以我一直不明白一些大公司嚷着”争入口“是哪里来的劲,好像这个战场没这机会。能看到的入口是itunes(安卓不了解不瞎说),编辑选荐,app排行都能提升下载量。就算看似最有希望的微博和微信,在大众心里依然是”聊天工具“吧。

可能有人说,到了web app时代,”即搜即得“的app才是最终,那时候在移动上需要的是浏览器+搜索框+web app,和PC现在的情况差不多,可谁知道在苹果这么长时间的教导下,人们会用怎样的方式使用手机和pad呢。

2. APP的工具属性

去年有朋友创业,讲了两个关键词”移动“”社交“,我当时就问,你做的这些qq不是已经满足了吗?他给我讲了一些在私密性和用户体验上的创新点,然后,他今年就重回大公司了,哈哈。

这两个词一同出现总让人有不详的预感,这真不是创业公司该干的事,其实我想说,这不是腾讯以外的公司该干的事……用户下载安装需要成本,组成圈子还要成本,还要能互动,大家都玩才有意思嘛。在基本的社交需求上还要有衍生,要不只聊天多无趣。就算能挺到上线,运营推广又是烧钱的事,烧完了钱还不知道怎么赚钱,手机屏幕那么小总不能瞎放广告位吧。于是,散了吧。

越来越体会到移动端的下载安装成本是多难的一大坎,不像PC上浏览不同网站几乎是件不需要成本的事,surf the Internet爽就爽在瞎逛嘛。移动端不同,你需要有个理由或者一个契机去让人们知道你,有冲动下载,再使用,很多app在这一步就被淹没了。

公司内部有个很红的app,做啥呢,抢会议室,这是刚需,所以就算它加了签入、黑名单等麻烦的功能,大家还是很高兴地”摇一摇“(摇到会议室)。前阵子众人推荐的app”想去“,有极精致的交互,细节也做的很好,但看了看友邻动态,微博好友里只有三个姑娘在更新,频率大概是20天一次。如果”大家喜欢“是整个app的数据,近五分钟只有8人进行了更新,如果是基于推荐筛选过的数据,这个量还能接受。

做得好不代表有人用,说起来还真悲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非从业者的反馈,问问以前的同学,问问自己的爸妈。我每次和他们聊天,都会有”难道我在梦里吗“这种感觉。他们的微博好友不过百,每天发吃喝玩乐,后来没人回复就很少上了。微信也下载了,因为一些店铺可以扫二维码打折,平时不开,还是喜欢短信和电话。手机是iphone4,被我催了好多次说你能不能升级下ios版本,iMessage不要钱,他们讲我还要拿去店里啊多麻烦,上次去升级人家把我的照片都弄丢了。更多的时候是我说你们去下这个吧,挺好用的,他们会问我”用来干嘛“,我说可以聊天啊他们会讲现在又不是不能聊,反倒是”可以查天气“”可以记录经期“”可以当手电筒”这类更受欢迎。

移动端的特性是随时随地和无处不在,这也意味着它会被时间和场景划分得很细碎,承载不了太复杂的功能,热门app里一种是“真有用”一种是kill time,后者有许多的社交产品和游戏来满足,前者呢,找准一个细分领域,甘于它的工具属性,会更有前途。

一直在想,互联网的同学们会不会高估了移动互联网这波浪潮改变世界的速度和力度,许多应用涌现,但大部分会成为可有可无的玩意,如果不能传递给用户价值感,让用户能想起为啥用你,也逃不过被卸载的命运。卸载了再想被安上就难咯。

最后,好的产品和好的产品经理不该在行业内自high。

也看移动互联网》上有7个想法

  1. 移动互联网已经比你以为的要火爆啦。我这段时间找工作都是投mobile application的职位,很多大公司都在加强移动端的投入,dell甚至专门开了一个跟卖电脑平行的部门去搞mobile software solution。硅谷也是三天两头一个牛逼哄哄的startup出来,我觉得做得牛的都是创造了一个移动终端到传统市场的“通道”,比如我昨天打车,出租车司机掏出iphone用square给我刷卡收费,这也是刚性需求啊。我觉得爸妈本来就不是主要群体,那些中低收入的年轻人才是,所以你看那个找你妹能那么火。

    • 你没抓住我的point了~~我看到的是移动互联网特别特别火爆,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做,但就像最后一句说的,除了个别游戏,很多都是圈内人自high,大多数昙花一现。
      你举的case蛮好的,就像微博和别人讨论,像“嘀嘀打车”这种有用又好玩的app挺好的,但因政策原因禁掉了,就会觉得除了可惜,环境也是问题啊。

  2. 即搜即得的app才是最终,虽然博主不赞同,但是我还是很赞同的,这才是终点,还是就是关于移动APP,博主说的很对,要找有刚性需求的做,自high的需求没钱途。

  3. 自high 这个确实要不得。大家应该都会持长期看涨观点的。文章里面举得几个例子 确实跟用户需求的强弱关系很直接。工具产品集成社交功能确实会比较鸡肋O(∩_∩)O哈!

  4. 时隔一年才看到博主的文章,接地继续讨论下里面的两个问题。
    第一点入口存在吗?以现在的形式看来,应该算是存在的,谁掌握了某一方面的大量用户,就可以提供一个入口。像微信,专注社交积累几亿用户,就像养了好大一群羊。然后通过开放API(入口)接入商家来割羊毛。支付宝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第二点移动社交确实火,就像你说的,大家玩才有意思吗,现在很多的工具类软件都是立足工具属性后,衍生出了社交。就像“课程表”“大姨妈”之类的。社交是增强用户粘性的有效手段。
    最后很赞同博主的,产品经理不要自high,要清醒….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