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和周先生在一起,25岁结婚,27岁怀孕,现在离预产期倒计时46天。
我一直觉得女人该在合适的年纪做该做的事情,特别是资质普通内心又不够强大的姑娘,错过了某个时间点,后续会像断档般好像怎么都是错,怎么都是赶鸭子上架。
一直的理想生育年纪是30岁,哪怕无数次听到前人说,能早尽量早。倒不是贪恋二人世界,只是每每想到生活会因为一个小东西彻底改变,便舍不得撒手这舒适安逸的日子。
前阵子看老大写了条状态,“人总是要突破自己的comfortable zone才能有所提升”,写的是工作,想想放在怀孕这事上也同样适用。当你大着肚子无法弯腰系鞋带,无法剪脚指甲,无法在书桌前久坐,晚上不能平躺着睡觉,辗转反侧,还时不时会小腿抽筋疼得无法动弹,甚至走在路上会突然作呕和憋不住尿,匆忙找厕所,你会对身体的无力感到沮丧。这些以前从没料到过的尴尬,在整个孕期一直提醒着你,再不是那个可以随意支配的身体。偏偏又要小心照顾,怕是不慎伤了腹中的宝宝。
住到月子中心的这一个月,和很多二胎妈妈交流,最初我只关心皮肤会不会变差脸上会不会长斑,再就是妊娠纹和剖腹产的刀口,想那么大的伤疤多难看啊。后来我听她们聊宫缩聊第一胎的产程,说坐月子的注意事项,还有带大宝陷入的误区,也会讲到涨奶乳腺炎的疼痛,讲到术后出血和无法动弹的虚弱,说着汗如雨下全身臭烘烘不想被老公看见,要母乳不得不吃很多,身体比孕期胖得更快,以及整夜整夜的睡不好觉,我竟然有点难以接受,潜意识觉得一定有哪里错了,于是找书看。看书的结果是发现自己神经大条,我经历过的和在经历的只是孕期反应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也是几乎每人都会有的体验,而真正的洪水猛兽我还没遇到。
写这些是想给各位未孕女青年提个醒,并像无数个我的前人告诉我的那样对你们说:能生就早点生了吧。
也是这里看到很多高龄产妇,四十左右,后期行动不变,身体浮肿,有的在后几周甚至无法躺下,要半卧着睡觉。也有精神状态好的,临产还在疯狂地逛街扫货,可也免不了上述提到的那些辛苦。月子恢复因人而异,总体说来还是生产顺利年纪轻的妈妈更容易,一周已经像没事人一样,两周就能往外跑了。
这些我还没经历过,没有发言权。等哪天我可以一手抱娃一手推车,还能在外出时利索地处理他的吃喝拉撒,把打仗的日子过得像以前一样安逸,再来汇报。
至于老公,额,差很多。有二十四孝寸步不离型,有啥都不会干看着型,也有只顾自己型。某位老公曾亲见老婆剖腹产的全程,说起来的语气竟是“不就是往那一躺肚子拉开血狂喷,没一会孩子就抱出来了,生孩子有什么难的。”还有老公竟然在孩子出生两天的时候到处玩,全然不顾刚生产的老婆和刚诞下的宝宝。当然也有模范的,学着抱孩子学着喂奶换尿布,当宝宝睡着了望着摇篮一个劲地乐。你要男人去体会怀孕的过程,基本不可能,至少可以试着理解,理解那些身体的不便,理解你情绪的起伏,能在某个撑不下去的时间点,扶你一把。
对于那些辛苦工作还在职场打拼的妈妈们,我很羡慕。孕期静养不是好事,反而容易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身体和情绪的变化上,这时候人其实需要一样东西去转移注意力。当然还有经济上的原因,当你列好shopping list,发现心仪的推车要七千元,电动吸奶器要两千多的时候,你会庆幸一直有赚钱的能力。
摆在面前更现实的是,花销的多少常和带孩子的劳累程度成反比,我不是指请月嫂,就光说各类婴儿用品和小家电,在节约时间的同时,几乎能完美替代人工。比如辅食机,10分钟磨碎加热蒸煮好,比在厨房切块蒸熟碾泥的人工过程至少每餐少花二十分钟。比如奶瓶蒸汽消毒器,比在锅里反复的煮烫和之后的晾晒奶瓶更干净快捷。像一些玩具类的摇床,据说可以让喜欢它的宝宝安安静静地自己玩上一个小时。
一直不明白为啥夫妻俩+两老人或是一老人一保姆的搭配才能带得住一个娃,我们小时候不也就爸爸妈妈然后还是长大了吗,国外的妈妈们一人带几个娃也没看到一团糟,所以肯定有解决办法的。
现在说这些还是过于理想化,认为自己能做到井井有条,也依然对产后的生活充满信心。兵荒马乱的日子肯定会过一阵儿,等摸索清楚了就能上正轨了吧。要当妈妈了,这点觉悟和勇气还是要有的。
哇,和我一样啊,23岁认识,25结婚,27怀孕,离预产期46天,要不要这么同步啊。。。。。。我离预产期还有4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