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庆幸我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之后遇见了她。
前几天在读《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对林徽因是失望的,才情并无吹捧的那般好,建筑上的成就也多少沾了梁思成的光。文中始终带着小女人的娇滴滴和多愁善感,甚至有点做作。“史上唯一可以与张爱玲并驾齐驱的一代才女”,也许张是不屑于看一眼的。至于美丽,好像更多的是娇俏和灵气,惹得大师们众星捧月地传播美名。
文字照例是读不下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偏向于心智类的能让人安静的书籍。李欣频的这本就是例子。
梁文道常说的一句话:“何为畅销书?就是把你已经知道的事情说一遍,然后换个方法再说一次,最后还要说一回。当然啦,要把大家都知道的东西重复一遍,得靠功力。”这本书依然在验证着这句话,所以,你不用期望她教给你你所不知道的创意,更不用想读了之后会有质的提升,这只是一本李欣频用七天时间写出来的书,这里,你能看到一个女人潇洒的生活姿态和敏锐的文字嗅觉,你能看到对人生对世情通透的理解和多角度的思维,你可以看到优秀的人们是如何活得精彩的。
“一天读一本书,37岁去过37个国家。”抛开台湾“文案天后”的头衔,仅这两句就让我羡慕。
今年我24,还没有出过国门。
自诩读书不少,豆瓣有记录的不过149本。
我始终困惑,被工作和互联网填满的每天,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去阅读,去旅行,去思考。
却慢慢理解,为什么人和人的差距会如此之大。“一天一本书,一年就是365本的差距。”
昨天和外公电话,他说:“多读书,多出去走走,在一座城市就要以它的方式生活。城市化让每个城市千篇一律,家乡的感觉越来越淡,不过,你真正融入了之后,就会知道这里无法替代的美。我在北京只呆过两年,那时候读书,每周末都和同学们去颐和园划船,回去了继续苦读,倒也记得清晰。你可以试试看。”
越来越觉得,人生就像爬山,当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视野,才知道每座山的起伏与陡峭,那些艰辛都过去了吧。
李欣频娓娓道来的许多电影和书目,都有观摩的兴趣。
列表请参见: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2071794/
思维导图:
你外公把对北京的眷恋写到了你的名字里,这是我第一反映想到的话
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许是我们这类人的梦想……
无奈现实给我们的条件只能让我们羡慕那些能做到的人~~~~
目前最痛苦的是,读书的速度永远跟不上发现好书的速度……
就像我上次的签名:“下载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我以前觉得好书挺少的,现在发现其实不少,只是我们接触得太少了……
SDSD,之前看过一篇梁文道的文章,说书是可以读完的……读且只读经典……
以后多多交换读书心得呀~^-^
Pingback引用通告: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