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的事好早就写过了,请见《没了百度文库,难道指望盛大》,就一个观点,“盗版是不对,可我们看不着正版又想看,那怎么办呢?不是我不愿意为正版付钱,而是没有啊,没有啊,没有啊!不能因为一部分人的商业利益,而断绝了自己的精神食粮!”
好吧,我从来都不是思想觉悟高的人,且坚定地认为,某个市场的繁荣一定是因为需求的力量足够强大。说实在的,我们真该向盗版商好好学学,他们才是最能把握市场动向,对客户口味了若指掌,在渠道上也是神通广大的一群人。
对于有些叫嚣着版权保护的人们,我还真不信您没在网上下过一首歌一部电影,还真怀疑您没用过电驴、迅雷和rayfile,这些本质和文库没差吧。
对于有些认为盗版只是中国国情的同学们(我刚刚还是其中的一员),下面就科普一把国外对版权保护的争论和态度。主要来源是书摘和电子读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1. BOOK《不完美的产品才赚钱》
作者:John Anderson Kay,英国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现为伦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牛津大学教授,伦敦经济研究所主席,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位被评选为英国学会会员的管理学教授。他每两周会在《金融时报》上发表专栏文章,本书是1996-2004年的专栏集结。
观点:知识产权的规定中,禁止复制究竟保障了谁的利益?
知识产权的目的是为了助长创意,创意者希望自己的作品流传,被众人熟知。但禁止未授权的作品复制,这与创意者想要达成的流通目标相冲突。知识产权实际上保护的是出版商的利益,非创作者的权力。
Kay认为,用法律分析权力的归属,不能达到鼓励创意和流通的目的,只有回归以成本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分析,鼓励开放复制并收取合理的报酬,才是处理知识产权的正确态度。
2. BOOK《数字时代,盗版无罪?》
第六章 全球性的盗版浪潮
“各位必须了解:在中国,复制是尊重的象征。我试着创造一种新的观念,一直告诫本地大专院校的学生,说服他们:即使软件成本比较高,还是应该购买。但是软件的售价过高,这其实等同于惩罚这些希望学习新东西的孩子。”
——中国台湾地区“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国际组副组长董沈源
以唱片业为例,每年全球盗版CD的零售额超过40亿美元。这还不涉及被盗版CD的实际零售价值或网络下载导致的损失。电影业在美国一年就因盗版损失30亿美元,而海外的损失或个别国家电影业者的损失,则无从估计。
2003年全球10大软件盗版国家中,位于榜首的越南,盗版率是92%,即使第10位的巴拉圭,这个数字也达到了83%。美国软件盗版率为22%,日本则为29%。
3. BOOK《The public domain》
第四章 互联网威胁
互联网确实降低了复制的成本,当然,它也降低了生产、发行和宣传的成本,并不可思议地扩大了潜在市场规模。网络是否导致了权力拥有者的损失,因而我们需要增强保护和控制以维持一个稳定的激励水平?一个庞大的有漏洞的市场,实际可能会比一个控制力度大大强化的小型市场提供更多的利益。不仅如此,支持廉价复制的科技也同样支持迅捷的百科全书式的搜索引擎——迄今发明的最适合发现非法复制的工具。网络一只手拿走的,通常会用另一只手还回来。愈加廉价的复制科技不仅仅意味着损失,也意味着机会。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之前,我们得弄清楚损失是否会比收益更大,修订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发行机制是否会在避免损失的同时实现更多的收入。
“盗窃就是盗窃吗?”
不。我们不应假定知识产权和有形资产在所有方面都是一样的。有人拿走了你的汽车,他们有车而你没有,有人通过mp3获得了你的新歌,他们有文件而你也一样有。你没有失去那首歌。你可能失去的是把歌卖给那些“分享”文件的人的机会。
任何新科技带来的所有威胁——纸孔钢琴、唱片机、影印机、录像机、互联网——已经被了解地非常清楚了。然后机遇,尤其是需要改变商业模式或重构市场的机遇,却被视为海市蜃楼。人们只看到不利的一面却无视积极的一面。
案例:1984年美国电影行业想Betamax卡式录像带的生产厂商sony提起版权诉讼,经过多年的较量,最终高等法院支持sony,认为sony没有故意鼓励侵权行为的发生,而电影公司也无足够证据证明录像机对电影业的直接影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录像带出租市场构成了电影工业超过50%的收入。
4. BOOK《Remix》
90%的学生承认他们从Napster上非法下载音乐。当老师请一个学生为这种“盗窃行为”进行辩护,那个学生的回答很简单:是的,这可能是偷窃,但每个人都这么做。它怎么会是错误的呢?
在一个科技让所有人以前所未有的不同方式创造和传播创意工作的世界里,当我们的孩子的平常行为被视为犯罪时,他们会有怎样的道德观念?他们会变成怎样的人?还有别的什么犯罪行为对于他们来说会是正常的?将整整一代人视为罪犯对于任何结局而言都是太过昂贵的代价。为了一个早在一代人诞生之前订立的版权体系付出这样的代价显然得不偿失。
+++++—————————————————————————————+++++
这四本书我都没有看全,节选的是看到或听到的观点,想必定会有失偏颇。
人有个缺点,就是会选择支持自己论点的论据,这在心理学中已得到证明。
我非博览群书,关于版权争执类的书籍也未多涉猎,且并不打算深入了解,若哪位有更充足的论据,欢迎提出来,但,绝对不欢迎辱骂。
我就是一介小女子,你说我写的是狗屁,没问题,但若人身攻击,我定会不高兴,兴许还会喷回去。
+++++—————————————————————————————+++++
资料来源:
1. 《不完美的产品才赚钱》中文有声书摘,来自博客思听 http://www.bookast.com/Bookast/
之前推荐过,多半是商业类的畅销书。
2. 《数字时代,盗版无罪?》
下载地址: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1256925.html?from=douban
3.4.均来自《数字时代阅读报告》,详情请见魏武挥It talks http://weiwuhui.com/
类似杂志,内容非常充实,对于了解互联网类的书籍和行业观点均大有裨益,强烈推荐。
另外,个人整理了其中提到的书籍列表,可见豆列http://book.douban.com/doulist/1129114/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