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在那里——《这些人,那些事》

我是太太带大的,就是爸爸的奶奶。小时候不爱吃饭,老要她追着喂,那时她已经七十多岁了,又是小脚,后来说起,我总是一溜烟就跑不见了。

小学三年级,刚认识一些字,某天看着太太在看报纸,洋洋得意地问她“你的名字怎么写”,爸爸看不下去说了句“你的太太可是高小毕业”,“高小是小学吗?那你的学历和我差不多。”就见着太太愣了愣,啥也没说。

最初的年幼时光,除了爸妈就是和太太在一起。她很瘦不爱说话,走起路来很慢,每天都会看报。太太的床头柜上有一个很旧的铁盒,用来装饼干,爸爸叔叔们每次回去都会帮她填满。小时候吃零食的机会不多,于是最爱带着妹妹偷偷摸两块,把盒子放回原位以为谁都不知道。

太太的离世我哭了好久,她在家滑了一跤就再没有爬起来,躺在床上的脸孔除了以往的平静还多了些疼痛与不舍,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有些片段你会一直记得的,就像吴念真书里的《这些人,那些事》。

从来都不是温柔的人,所以在读的过程中,看他如此温柔而缓慢地诉说着死亡,尸体,疼痛,诉说着不如意人生里的点滴温暖,好像看到了光,洒在快没有希望的结束里。不再深究是否真的看到过经历过,他们的话语神情跃然纸上,你仿佛和他们曾擦肩而过,只是没有注意到他们的落寞和哀伤。

外婆曾和我说,谁的一生不是化成了一捧灰,抛向黄土。有些故事带走了,有些经历留下来,后人永远只能回忆和猜测,那过去岁月里人们的幸福与不幸。我试图问过,八年抗战,四年内战,三年饥荒,十年浩劫,到底发生了什么,没人愿意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连爸爸妈妈都是笑笑,笑容里有着我揣测不到的深意。后来看了些书和纪录片,想着以当时的家庭背景,应该是难过至极的,我以为在那样的情境下,人会变得愤怒暴躁好强又脆弱,现在才有那么点明白,不提及不代表忘记,不哭泣不代表不在意。往事就在那里,它不会影响你的未来,但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成了你跨不过的坎。之后,它就真的过去了。

我相信愿意把这些写下来的一定是记性很好的人,婉婉道来,为了纪念挂念的人和少有的情谊。

读的时候心是热的,合上书觉得舒了口气,总是,有所善终。

天真地问老公,如果小孩子喜欢上邻桌的女孩,该怎么办。他说找他妈。唔,沉浸在德州扑克的男人。

用书中的话结尾吧。

“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因为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见的人与事;而这些人、那些事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与屈辱和不满仿佛都已云消雾散。”

值得推荐的一本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388661/

记忆在那里——《这些人,那些事》》上有1个想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